事实推定在贪污贿赂罪中的实证分析/张伟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1:51:20   浏览:856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 键 词】 事实推定 运用 贪污贿赂犯罪 规则
【内容摘要】事实推定是司法机关在证明和认定案件事实时所采用的一种证明方法,也称暂时性推定,法律并不要求审判者必须做出这种推定,而只是提醒他们可以做出这种推定,事实的推定往往被用来证明被告的心里状态,并且被认为是在刑事司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唯一手段。

一、 何为事实推定及其适用条件
事实推定在刑事法中的独特作用,正在于推定的精确性有
别于证明。事实推定解决的问题,正是证明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事实推定毕竟只是证明的一种补充,属于一种间接的认证方式。证明胜于推定。我们认为,事实推定的运用应遵循以下条件:
第一,事实推定的基础事实必须真实可靠。第二,事实推定的基础事实和事实推定事实之间必须有必然的、常态的联系,没有明显的否定性解释。第三,不得进行二次事实推定。第一次事实推定已有或然的成分,在或然的基础上再进行事实推定,或然性会大大增加。第四,事实推定可以反驳,或者说事实推定以提不出反驳为其成立要件。第五,事实推定就低不就高。因为推定是或然性的,而或然的程度无法量化,因此,事实推定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幅度,应采取最保守的态度,在最低的水平上运用推定。第六,对事实推定适当限制规则。
二、 贪污贿赂罪中运用事实推定的实证分析
事实推定规则在贪污贿赂罪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贪污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事实推定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被告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往往以各种借口拒绝承认自己行为时的主观罪过,从而更增加了对主观罪过认定的难度。按照刑法学界的通说,贪污罪必须是以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为目的。1非法目的的证明离不开主观判断作用,但与故意的证明不同的是,因故意在构成要件体系中有相应的客观行为事实表现,这就决定了司法证明必须完全以客观行为事实作为根据,在证明方法上法官还可以进行一般的逻辑推理。而非法占有目的是超客观的主观要素,2客观构成中没有相对应的行为事实表现,要使这一法定命题得以证实,法官显然不能仅限于一般的逻辑推理,只有采用事实推定的途径,即通过行为人的客观行为来推定其主观罪过。几乎所有的涉及事实推定的论述都提到,事实推定比较多的运用于对主观心态的把握,这里所谓对主观心态的事实推定,在普通法里体现为推定意图、推定知道,在大陆法中则表述为对故意的推定、对过失的推定、对目的的推定以及对明知的推定。3意图、明知、目的等都属于精神世界的东西,比较难以把握,因此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各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精神现象的认定实质上都是推定。1我们认为,这样说自有其道理,在人们努力掩饰其思想的刑事诉讼的场合,对精神世界的判定,运用事实推定是比较准确的。
在贪污罪中,运用事实推定证明被告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主要体现在挪用公款是否可转为贪污和贪污罪中赃款的去向证明上。一直以来刑法学界的通说是:“挪用公款是以非法使用公款为目的,即一般为了获取某种利益或满足特定需要而暂时地占有公款,准备将来归还;贪污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为了将公款永久归为己有而占有公款,不准备归还。这是区分二罪地关键。”2我们知道,挪用公款行为一般表现为对公款地控制——使用——归还地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行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可能出现种种变化,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以运用事实推定规则,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贪污罪论处。(1)行为人挪用公款后,因思想变化,不想归还,携款潜逃的;(2)行为人有能力归还公款,却故意隐匿、转移财产,拒不归还的。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就运用了上述推定规则。3
对于贪污后赃款、赃物的去向如何证明,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4我们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贪污后赃款赃物的去向和用途不是犯罪构成要素,不影响犯罪的成立。由于行为人先前的不法行为,以及在赃款赃物去向证明上的复杂性,公诉机关一旦举证证明了行为人对公款或公物进行了占有,便完成了对基础事实的举证,可以推定行为人对赃款赃物进行了个人使用,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行为人要推翻这种推定,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赃款去向是用于合法开支,如“业务应酬”、“为职工福利”、“公关行贿”,则可以反驳事实推定。如果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有效履行这一证明责任,应当推定其非法占为己有。
(二)受贿罪中共同受贿故意的事实推定
这里所有的共同受贿故意,主要是指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
的,即财产共有关系人(通常为夫妻)一方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另一方收受他人财物,事后双方均称二者之间没有预谋,或者没有直接证据证实二者之间有预谋。这类案件由于双方行为人的特殊关系,办案人员很难收集到证明二人共同故意的直接证据,从而使法庭认定这类共同受贿困难重重。我们认为,明知的认定必须通过客观行为予以事实推定。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明知的含义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即明知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两种程度的限制。而明知的可能性就是对明知进行事实推定的最低限度标准。因为行为人是共同生活的特殊关系,国家工作人员对共同生活人收受贿赂存在很大的知道可能性。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推定规则推定二者具有共同的主观故意是适当的。
(三)事后受贿的事实推定
关于“事后受贿”的事实推定,以一个具体案例——陈晓
受贿案为例进行剖析。2陈晓担任中国电子物资公司安徽公司总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于1992年和1993年初为其下属单位实业公司承包人李剑峰谋取高达180多万元的超额利润,于1993年和1994年春节前后三次收受李所送的33万元人民币和15万元港币。法院审理认为,陈系“事后受财”,无法证明双方事先有约定,因而陈的受贿故意无法证明,不构成受贿罪。一审判决后,检察院提出抗诉,二审法院审理后裁定发回重审。2001年1悦原审法院重审判决陈晓受贿罪成立,处10年有期徒刑。此案在受贿故意的认定上就是应用了事实推定的规则。受贿犯罪的本质是权钱交易,而受贿故意的内容则表现为对权与钱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在通过“约定”方式受贿的犯罪中,受贿故意通常是“即时”的,比较容易直接证明。但是“事后受财”也可以形成权与钱的联系,行为人事后接受对方钱财时,其内心必定与先前的职权行为产生联想,这种内心联系就是受贿故意。本案的解决,又一此体现了事实推定规则在贪污贿赂中正确运用的重要性。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1年防汛专用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通知(已失效)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1年防汛专用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通知

财税(2001)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交通厅(局、委)
,天津、上海市市政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防汛专用等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通知》(财税〔2001〕39号)第一条的规定,对2001年度防汛专用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请按附表名单办理免征车辆购置税手续。

附件:

2001年国产防汛专用车计划分配表
---------------------------------------------------------------
| | | 车 型 | |
| 地区 |数 量|-------------------------| 备 注 |
| | | 庆铃 | 雪佛兰 | 华泰吉田 | |
| | |QL6470DY系列|T10506|SQ6470W| |
|----|---|----------|------|-------|--------------------------|
| 天津 |1 | 1 | | | |
|----|---|----------|------|-------|--------------------------|
| 河北 |6 | 6 | | |其中:海河水利委员会庆铃 |
| | | | | |QL6470DY系列1辆 |
|----|---|----------|------|-------|--------------------------|
| 山西 |4 | 3 | 1 | |其中:黄河水利委员会庆铃 |
| | | | | |QL6470DY系列2辆 |
|----|---|----------|------|-------|--------------------------|
|内蒙古 |3 | 2 | | 1 | |
|----|---|----------|------|-------|--------------------------|
| 辽宁 |5 | 1 | 4 | | |
|----|---|----------|------|-------|--------------------------|
| 吉林 |1 | 1 | | | |
|----|---|----------|------|-------|--------------------------|
|黑龙江 |2 | 1 | | 1 | |
|----|---|----------|------|-------|--------------------------|
| 江苏 |5 | 3 | 2 | | |
|----|---|----------|------|-------|--------------------------|
| 安徽 |6 | 4 | 2 | | |
|----|---|----------|------|-------|--------------------------|
| 福建 |3 | 3 | | | |
|----|---|----------|------|-------|--------------------------|
| 江西 |9 | 6 | 2 | 1 | |
|----|---|----------|------|-------|--------------------------|

| | | | | |其中:黄河水利委员会庆铃QL6470DY系列1辆、 |
| 山东 |10 | 8 | 2 | |雪佛兰T10506型1辆;海河水利委员会庆铃 |
| | | | | |QL6470DY系列2辆、雪佛兰T10506型1辆。|
|----|---|----------|------|-------|--------------------------|
| 河南 |2 | 1 | | 1 | |
|----|---|----------|------|-------|--------------------------|
| 湖北 |1 | 1 | | | |
|----|---|----------|------|-------|--------------------------|
| 湖南 |5 | 4 | 1 | | |
|----|---|----------|------|-------|--------------------------|
| 广东 |4 | 2 | 2 | | |
|----|---|----------|------|-------|--------------------------|
| 广西 |6 | 3 | 3 | | |
|----|---|----------|------|-------|--------------------------|
| 四川 |7 | 4 | 3 | | |
|----|---|----------|------|-------|--------------------------|
| 重庆 |3 | 3 | | | |
|----|---|----------|------|-------|--------------------------|

| 贵州 |10 | 9 | 1 | | |
|----|---|----------|------|-------|--------------------------|
| 云南 |8 | 7 | 1 | | |
|----|---|----------|------|-------|--------------------------|
| 陕西 |5 | 4 | 1 | | |
|----|---|----------|------|-------|--------------------------|
| 甘肃 |3 | 2 | | 1 | |
|----|---|----------|------|-------|--------------------------|
| 新疆 |8 | 8 | | | |
|----|---|----------|------|-------|--------------------------|
|新疆生产|3 | 3 | | | |
|建设兵团| | | | | |
|----|---|----------|------|-------|--------------------------|
| 合计 |120| 90 | 25 | 5 | |
---------------------------------------------------------------


2001年7月11日

国家体委直属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试行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委直属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试行办法


                  体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91)体计计字433号

                (1991年12月6日国家体委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体育资料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发挥体育统计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预测未来中的重要作用,以适应体育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需要,更好地为体育事业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实施细则》,结合体育系统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体育系统的各级体委机关、各直属企业、事业组织和外系统设有体育机构的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联营组织,以及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的企业、事业组织和港、澳、台同胞、华侨独资、合资或者合作经营的企、事业组织。
  第三条 体育统计工作的任务包括:对体育现状、发展情况及人、财、物进行全面、抽样、重点或典型调查,开展统计分析,并提供各种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 体育统计内容包括:投入--指人、财、物;活动-一指群众体育(含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残疾人体育、老年人体育)、竞技体育(含一、二、三线队伍训练、竞赛等)、体育科研、体育教育、体育宣传、体育对外交流、体育场地建设、体育经济活动、体育服装和器材的生产、使用等;产出--指人民体质(形态、机能、素质等)、体育人才、体育运动成绩、体育科研成果、体育经济效益等。
  第五条 各级体育统计部门应根据事业发展为需要,有计划在配备计算机,实现体育统计资料的计算、整理、分析、传递、储存和查阅的自动化。
  第六条 各级体委机关要加强对体育统计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体育统计部门的思想、组织、业务建设,保障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第二章 体育统计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第七条 各级体育统计主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职责是:
  (一)根据上级要求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健全体育事业统计制度;提出体育统计工作的计划;检查下属各级体委机关的统计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二)组织、协调所辖区域的统计工作,制定和审定统计调查方案、统计指标。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本系统统计的全面、抽样、重点、典型调查及业务工作研讨会等。
  (三)搜集、整理、汇编、提供各种体育统计年度和历史资料。
  (四)负责管理各项体育事业统计资料,提供对内、对外有关统计资料。
  (五)认真执行统计法规,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六)严格管理各项统计资料,保守国家和有关单位的机密。
  (七)向各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提供统计服务。
  第八条 体育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权力是:
  (一)依法进行调查,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如实提供各种体育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伪造、篡改。
  (二)检举揭发统计调查工作中违反国家法律和破坏国家计划的行为。
  (三)监督检查下属各级体育统计主管部门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情况。
  (四)有权向上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提出统计报告,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阻挠和扣压统计报告。
  (五)有权提出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以更新专业知识。
  (六)具备国家规定条件的,有权申请统计员、助理统计师和高级统计师的职称。

第三章 体育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九条 国家体委计划司设计划统计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体委在计划财务处内设专职和固定兼职统计人员;各地区、州(盟)、其它省辖市和各县(市、区、旗)体育主管部门在计财科、股或办公室设固定兼职统计人员。
  第十条 国家体委的统计业务受国家统计局指导;省级以下(含省级)体委统计业务受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十一条 体育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负责制;国家体委计划统计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体育统计工作;地方各级体委统计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体育统计工作。
  第十二条 统计人员应由责任心强、熟悉体育业务、统计知识、法律知识的人担任。
  第十三条 各级体育部门要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若需调动,应当在接替人员熟悉业务和办清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

第四章 体育统计调查


  第十四条 全国性体育统计调查计划和调查方案,由国家体委计划统计处拟定,报国家统计局审批或备案。调查内容涉及到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本系统内的,由其业务主管部门审批,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地方性体育统计调查计划和调查方案,由各级体委统计业务主管部门拟定,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调查内容涉及到外系统的。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局审批,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本系统内的,报同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体育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范围、填表说明、上报时间、调查内容(含调查目的、意义、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由国家体委统一制定)。地方各级体委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制定补充性指标和调查内容。
  第十六条 制定和审查调查方案应掌握以下原则:
  (一)调查方案应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和可行性;
  (二)新的调查方案应与已实施过又统计调查相衔接;
  (三)抽样、重点、典型调查能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
  (四)一次性调查能满足的,不得搞经常性调查;年报能挽满足的,不得搞季报或月报。
  第十七条 各级体委统计主管部门对送审的统计调查方案,必须在调查表右上角标明制表机关名称、表号、批准机关或备案机关名称、批准文号。未有上述标志的统计调查表属非法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填报。

第五章 统计分析


  第十八条 各级体委统计主管部门应在现有基础数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群众体育(含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残疾人体育、老年人体育等)、竞技体育等情况进行全面或专题性的分析。
  第十九条 各级体育统计部门在对体育情况的分析中要联系经济情况,重点分析体育社会效益,找出规律,提出有价值的见解。

第六章 体育统计资料的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指的体育统计资料,是指体育统计工作中搜集、整理的各种数据、信息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文字资料。
  第二十一条 对外公布体育统计资料,必须依照体育部门的有关规定,由本部门主管负责人批准,统计部门复核提供。
  第二十二条 对于内部掌握和统计资料,体育系统内部需使用时,由统计部门领导批准;外系统需使用时,须持单位的介绍信,由主管部门提供,报上一级领导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提供和公布体育统计资料。
  第二十三条 各级体育机构的文件、简报和内部刊物等引用统计数字,需经统计部门复核,有关业务部门使用统计资料时,需加强联系核对。
  第二十四条 各级体委机关要建立体育统计资料的审核、查阅、订证制度和保密制度。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五条 各级体委机关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工作应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对在体育统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应根据《实施细则》第五章第三十条的规定,分别给予通令嘉奖、记功、记大功、晋级、升级,升职、授予荣誉称号,可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并报上级体育统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违反《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统计部门查实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主管机关研究决定对有关领导或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违反《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所受行政处分不服的,可向作出处分单位的上级机关提出申诉;对违反《统计法》已构成犯罪的人员,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体委统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