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6:45:03   浏览:979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

证监会公告[2011]32号


  现公布《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

现决定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证监机构字〔2006〕124号)作如下修改:
一、将名称修改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并对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十条、第十二条中的部分文字作相应修改。
二、将第十三条修改为:“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营运成本、市场状况以及客户资信等因素确定融资融券的利率与费率,并通过营业场所、公司网站或者其他便捷有效方式公示。”
三、将第十四条修改为:“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确定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的种类及折算率、客户可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证券的种类、保证金比例和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并通过营业场所、公司网站或者其他便捷有效方式公示。”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控制指引
(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根据2011年10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
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指导证券公司建立健全融资融券业务的内部控制机制,防范与融资融券业务有关的各类风险,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应当按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本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第三条 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应当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体系,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第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健全业务隔离制度,确保融资融券业务与证券资产管理、证券自营、投资银行等业务在机构、人员、信息、账户等方面相互分离。
第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对融资融券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融资融券业务的决策和主要管理职责应当由证券公司总部承担。
第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的决策与授权体系。融资融券业务的决策与授权体系原则上按照董事会—业务决策机构—业务执行部门—分支机构的架构设立和运行。
董事会负责制定融资融券业务的基本管理制度,决定与融资融券业务有关的部门设置及各部门职责,确定融资融券业务的总规模。
业务决策机构由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融资融券业务操作流程,选择可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分支机构,确定对单一客户和单一证券的授信额度、融资融券的期限和利率(费率)、保证金比例和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种类及折算率、客户可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证券种类。
业务执行部门负责融资融券业务的具体管理和运作,制订融资融券合同的标准文本,确定对具体客户的授信额度,对分支机构的业务操作进行审批、复核和监督。
分支机构在公司总部的集中监控下,按照公司的统一规定和决定,具体负责客户征信、签约、开户、保证金收取和交易执行等业务操作。
第七条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前、中、后台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各主要环节应当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和岗位负责,负责风险监控和业务稽核的部门和岗位应当独立于其他部门和岗位,分管融资融券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管风险监控部门和业务稽核部门。
第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对分支机构融资融券业务活动的控制,禁止分支机构未经总部批准向客户融资、融券,禁止分支机构自行决定签约、开户、授信、保证金收取等应当由总部决定的事项。
第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客户选择与授信制度,明确规定客户选择与授信的程序和权限:
(一)制定本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客户选择标准和开户审查制度,明确客户从事融资融券交易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开户申请材料的审查要点与程序。
(二)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制度,根据客户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风险偏好等因素,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类别和层次,确定每一类别和层次客户获得授信的额度、利率或费率。
(三)明确客户征信的内容、程序和方式,验证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评估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和违约的可能性。
(四)记录和分析客户持仓品种及其交易情况,根据客户的操作情况与资信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其授信等级。
第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印制并使用融资融券合同标准文本。融资融券合同标准文本的内容应当符合《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和《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的规定。
第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业务合同前,向客户履行以下告知义务:
(一)以书面方式向其提示投资规模放大、对市场走势判断错误、因不能及时补交担保物而被强制平仓等可能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
(二)指定专人向客户讲解融资融券的业务规则、业务流程和合同条款。
(三)告知客户将信用账户出借给他人使用,可能带来法律诉讼风险,提示客户妥善保管信用账户卡、身份证件和交易密码。
第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业务合同后,按照《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及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有关规定,为客户开立实名信用证券账户。
证券公司应当委托第三方存管银行为客户开立实名信用资金账户。
第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营运成本、市场状况以及客户资信等因素确定融资融券的利率与费率,并通过营业场所、公司网站或者其他便捷有效方式公示。
第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确定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的种类及折算率、客户可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证券的种类、保证金比例和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并通过营业场所、公司网站或者其他便捷有效方式公示。
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指定专人实时监控客户担保物价值与客户债务价值及其比例的变动情况,当该比例低于合同约定的最低维持担保比例时,应当按照约定方式及时通知客户补足担保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通知时间、通知内容等予以留痕。
第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制定强制平仓的业务规则和程序,当客户未按规定补足担保物或到期未偿还债务时,立即强制平仓。平仓所得资金优先用于清偿客户所欠债务,剩余资金记入客户信用资金账户。
强制平仓指令应当由证券公司总部发出,发出平仓指令的岗位和执行平仓指令的岗位不得由同一人兼任,强制平仓的操作应当留痕。
第十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由总部集中管理的融资融券业务技术系统,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主要流程实行自动化管理。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的集中风险监控系统,系统应当具备业务数据集中管理、融资融券业务总量监控、信用账户分类监控、自动预警等功能,并应当设置必要的开放功能或数据接口,以便监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和检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情况。
第十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客户资产的安全:
(一)加强对业务流程、技术系统的管理,防止出现技术故障、操作失误、制度与流程漏洞、员工道德风险等可能影响客户资产安全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信用账户的管理和稽核制度,防止资产混用、账户混用、出借账户、虚假账户等问题。
(三)按照约定方式为客户提供对账单,如实向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第三方存管银行提供证券、资金明细数据,供客户查询。
(四)客户因自身债权债务原因,导致其资产被冻结、查封、划扣等重大事项时,证券公司应当及时通知客户。
第十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对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监控和业务稽核。风险监控和业务稽核应当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环节。
风险监控部门应当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量化分析,对高风险账户比例情况、坏账情况、集中度、账户限额等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合同、审批客户信用额度、强制平仓等重大事项出具意见。
第二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监控和调整机制:
(一)根据监管要求和自身财务状况,合理确定向全体客户、单一客户和单一证券的融资、融券的金额占净资本的比例等风险控制指标。
(二)对净资本、流动性、资产负债等主要财务指标进行监测,并根据指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融资融券业务规模。
(三)通过集中风险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客户融资融券未补仓规模,并通过调整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使公司净资本等主要财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第二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管要求,制定融资融券业务会计处理制度,审慎评估融资融券业务可能带来的坏账风险,在当期足额计提有关损失准备,并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
第二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报告制度,明确业务运作、风险监控、业务稽核及其他有关信息的报告路径和反馈机制。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的信息报送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有关信息的统计与复核,保证向证监会及自律组织报送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客户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融资融券业务客户资料的管理。对资信不良、有违约记录的融资融券业务客户,证券公司应当记录在案,并及时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第二十四条 本指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制止违法宣传“无抗奶”意见的函》修改意见的函

农业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制止违法宣传“无抗奶”意见的函》修改意见的函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制止违法宣传“无抗奶”意见的函》(卫办监督函[2009]271号)收悉。经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如下:

一、起始段中“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法规规定”修改为“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法规规定”。

二、第一条中删除“主动召回并销毁相关产品”。

三、第二条修改为“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和乳制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禁止销售、收购和加工尚在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的、不符合健康标准或者未经检疫合格的奶畜产的以及其他不符合法规标准的生鲜乳,确保乳品质量安全。”。

四、第三条修改为“各地要加强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乳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消费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反《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乳品质量不符合《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的违法行为,维护乳品生产经营秩序。”。




                   二00九年四月二日


广东省举报涉假犯罪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举报涉假犯罪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财政厅2010年4月28日以粤公通字〔2010〕132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广东省举报涉假犯罪奖励是指对举报假币、假发票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等犯罪进行奖励。为规范广东省举报涉假犯罪奖励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奖励金的申请、审批和使用程序,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根据《广东省举报假币犯罪奖励办法》、《广东省举报假发票犯罪奖励办法》和《广东省举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奖励办法》规定,我省设立举报涉假犯罪奖励专项资金,该经费纳入我省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第三条 广东省举报涉假犯罪奖励专项资金由省公安厅先行垫付,支付的金额按年度由省公安厅向省财政厅申请划拨。省公安厅应在省政府确定的奖励资金总额和标准内严格控制奖励资金审批规模。

  第四条 省公安厅是我省举报涉假犯罪奖励的审批和支付机关。根据案件管辖规定,立案侦查涉假犯罪案件的经济犯罪侦查部门或刑事侦查部门为公安机关立案单位。公安机关立案单位是举报涉假犯罪奖励的申报机关。

  第五条 奖励金实行一案一报。省公安厅根据举报有功人员所提供情况的准确程度及其在协助侦查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按相关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在收到《广东省举报涉假犯罪奖励审批表》及相关材料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奖励金审批和下拨。

  第六条 举报假币犯罪奖励由公安机关立案单位在破案或抓获在逃主要犯罪嫌疑人后30个工作日内填写《广东省举报涉假犯罪奖励审批表》,并附上简要案情、中国人民银行出具的《假币没收收据》及其他相关材料,破案的须附上破案报告,经县(区)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批后逐级呈报省公安厅。

  第七条 举报假发票犯罪奖励由公安机关立案单位在破案或抓获在逃主要犯罪嫌疑人后30个工作日内填写《广东省举报涉假犯罪奖励审批表》,并附上简要案情、税务机关出具的假发票鉴定没收收据(文件)及其他相关材料,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破案的须附上破案报告,经县(区)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批后逐级呈报省公安厅。

  第八条 举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奖励由公安机关立案单位在破案后30个工作日内填写《广东省举报涉假犯罪奖励审批表》,在该审批表“举报及案件侦查情况”栏中根据举报事实的准确程度和举报人的配合情况确认举报等级(分为四级),并附上相关审批材料,包括举报有功人员名单(代号)、举报信函记录复印件、扣押物品清单、合法机构评估的货值、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及破案报告书,经县(区)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批后逐级呈报省公安厅。

  第九条 举报涉假犯罪信息实行报告备案制度。各级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涉假犯罪重大线索、情况的,应做好举报资料记录工作并及时报告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局。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局收到举报涉假犯罪重大线索、情况的报告后,应当登记备案,确定举报备案编号。

  第十条 举报涉假犯罪奖励经省公安厅审批同意后,将奖励金直接划拨到公安机关立案单位。如举报人明确到受理举报的公安机关领取奖励金,由省公安厅将奖励金直接划拨到受理举报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立案单位或受理举报的公安机关在收到奖励金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按照与举报有功人员商定的支付方式支付奖励金,并在支付举报有功人员奖励金后7个工作日内将奖励金支付情况上报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局,逾期不报的,省公安厅将暂停受理当地举报涉假犯罪奖励。省公安厅直接受理举报的,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金由省公安厅或省公安厅指定的办案单位发放。公安机关奖励金发放单位应对涉假举报奖励造册登记。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立案单位应确保举报涉假犯罪奖励金及时、足额支付给举报有功人员,不得截留、挪用。举报有功人员在接到公安机关立案单位或受理举报的公安机关奖励通知后3个月内领取奖励金,逾期不领取的,视为自动放弃,奖励金由公安机关立案单位或受理举报的公安机关直接退回省公安厅装财部门,并将情况上报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局。

  第十二条 各级公安机关对举报涉假犯罪奖励金的申请、审批必须严格把关,不得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违者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7年12月21日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举报假币犯罪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附件(1.广东省举报涉假犯罪奖励审批表;2.举报假币犯罪奖励统计表;3.举报假发票犯罪奖励统计表;4.举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奖励统计表),此略